征集方向
★大赛面向社会公众举办,鼓励支持广大农民群众、大学生、企业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等积极参加。大赛围绕以下五个方向,征集创意项目和创意作品:
(一)乡村优品
以独具匠心的灵感、奇思妙想的创意,对传统农副产品、传统农业产业项目,进行设计、重塑、营销推广、项目运营。包括但不限于:结合现代营养学、美食消费趋势和包装艺术审美,对乡村特色美食、传统小吃、非遗食品、农副产品等进行产品创意开发、包装创意设计,发展运营具有文化创意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项目;深挖区域资源优势和农耕文化特征,创新打造富有文化内涵、文化创意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
(二)乡愁记忆
综合运用多学科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在乡村规划设计方面体现农耕文化元素、地方特色、民族风情,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包括但不限于:以文化创意为特点的乡村规划设计服务项目;具体的村庄规划创意设计、乡村景观创意设计、乡村公共设施创意设计等。
(三)乡韵文创
对各类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和运用,将传统技法与新兴创意巧妙结合,设计符合现代生活、具有地域性、时尚性、实用性、市场性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运营有关文创品牌、产业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邀请设计师团队与传统工艺师合作,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尚感的服装、配饰等产品,推出独特的文创时尚品牌;利用陶艺、木工、编织等乡村民间工艺技艺,制作现代生活用品,并与家居生活馆、文化创意市集等合作,形成具有乡土气息和生活美学的产业项目品牌等。
(四)乡村乐游
在传统乡村旅游业态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创意和科技元素,设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运营特色文旅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农耕文化展演、研学、商演等活动;乡村音乐会、戏剧展演、舞蹈演出、曲艺秀、书画展等活动;依托农业生产系统推出的生产体验、美食制作等体验类项目;利用传统民居建筑打造的文化特色鲜明、智能化水平先进的乡村民宿项目等。
(五)云上乡村
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设计开发数字化乡村文化产品,运营数字化乡村文化产业项目,赋能乡村传统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生产方式、服务手段迭代更新的数字化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利用VR技术,吸引年轻游客虚拟走访乡村历史遗址、体验传统节日和习俗、远程探索乡村;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或利用现有的电商平台,对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进行数字化营销;利用视频、动画、音频等,对乡村的历史故事、民谣传说、优秀文化进行创意讲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农业体验项目;开发传统工艺培训、乡村发展知识、地方语言学习等在线课程。
提交要求
参赛者需提交符合大赛主题、征集方向的创意项目或创意作品。
创意项目是指处于存续状态的、具有一定规模运营团队、产生了一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乡村文化产业项目,分为三类。综合项目指涉及五个征集方向中至少三个方向的项目;专门项目指涉及五个征集方向中某一个方向的项目;数字化项目专指云上乡村方向项目。参赛者应结合自身项目实际,选择以综合项目、专门项目或数字化项目之一参赛。
注意事项
提交创意项目或创意设计作品的参赛主体,应充分挖掘自有项目或作品的创意点,选准报名表中的项目/作品定位,形成完整的项目/作品报名材料,于8月31日前提交
提交创意展示作品的大学生参赛者,应以大赛发布的、入围决赛的创意项目为对象,或自选与大赛创意内容有关的乡村文化产业创意项目为对象,创作平面、视频、设计、文案等作品。最晚应于10月10日提交报名材料。
评选导向
(一)传承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参赛项目或作品应有助于农业文化遗产、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知识、技艺等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反映农耕文化的乡土韵味、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二)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参赛项目或作品应能在带动农民技能提升、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创意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需求,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在项目运营或作品推广中,应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其从事文化产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应能吸纳农民群众参与项目运营、产品生产、创意设计、展示传播等环节,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促进乡村振兴
参赛项目或作品应能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从多个维度促进乡村振兴。能够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让文化产业的综合带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先使用环境友好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整体品质。能够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四)体现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赛项目或作品应能体现出参赛者在运营理念、设计方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具备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意和竞争力的作品或项目载体。
(五)具备经营有效性和市场化潜力
参赛项目应具备可行的商业策略,能够有效吸引目标市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参赛作品应具备能够投入生产、转化为项目、进行推广传播的市场化发展潜力。
奖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