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中的自我放逐,怎能填补那份缺失?

时间:2018-09-07 16:36:04   作者:admin   阅读量:3054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高科技”不能一味的在生活中带来便捷,有的时候,人们会对那些有点“脱节”的场景格外怀念。

当大家吃完晚饭各自一言不发,直接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

当一个屋檐下的我们和亲人尽管就在隔壁,但仍习惯性使用微信沟通的时候;

隔着各类电子屏幕,我们反而会怀念当年一起围坐在电视前欢声笑语、一起细细阅读远方亲人家书的场景。

世道变了,难道爱也变了?

“什么都不好吃”
“我知道麦子已经收割完毕,家中已经吃上了用新麦子面粉蒸出的馒头了吧。我们在这里吃的馒头,都是陈年麦子磨的,其中还添加增白剂什么的,白得发青,不好吃,没有馒头味。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北京什么都不好吃,北京的蒜也不够辣。”

这是2003年,被SARS影响,滞留北京的莫言用一封家书传给远在山东的父亲的信件。在信件中,在老父亲面前,莫言用略带“孩子”的口吻向父亲“撒起了娇”。但其中能够流露出来的,却是一个游子对于父亲、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中国人从来都不好意思直接说“爱”,但在家书中,我们总是能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向亲人表达思念、表达依恋。比如莫言的不好吃,比如流传下来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轻轻的牢骚,直白的开心,甜甜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家书是一位胸襟博大的思想者,悄悄的承载着国人的情感表达。“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白纸黑字带着真是内心流露的这一封封家书才是真正的传家之宝,记录着一个家的喜怒哀愁。

如今,我们习惯于在手机里奔放,在现实中“含蓄”,表情包中有满屏的心心和爱你,却对身边的人,说不出一句感激。但是,爱这件事,其实从来都没变过,只是缺少更合适的表达载体。

亲情,更需要“保存”
爱是需要表达的,家人间更需要能够“留下”的沟通方式。

当我们提起笔,用文字记录对家人惦念的同时,莎普爱思药业也在用更亲切的方式呼吁大众重拾家书文化,传递爱,传承爱。从万金时刻再到万金投递,莎普爱思药业倡导的第一阶段“重拾家书文化,传递爱,传承爱”已然结束。在这一段时间的呼吁下,莎普爱思药业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信,每一封都代表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同时向我们展现一个个小家深厚的血脉情感与质朴的家风家训。

这些信件中,有儿子对于父子交流薄弱的惊觉,摒弃害羞,勇敢的表达心底的深爱。

  

有母亲对孩子的真情流露,给孩子最真挚的祝福的同时,传授孩子家庭幸福的真谛。
“吾儿XX:
…… “妈妈爱你”!是我和你说的第一句话!从你呱呱落地,出生证上印着你的小脚丫,到如今的七尺男儿,时光穿梭中,你成长的点滴,都是妈心中的日记! ……
不久的将来,你要成为新郎了,要成家了,家庭,是要担责的,要维护的……
儿子,加油!愿健康快乐陪伴你一生,妈妈爱你!

  

妈妈“
有离家千里的孩子写给远方的亲人,跟她回忆那一个个平淡而又可抵万金的早晨。
“ 姥姥:
一直跟你生活18年,有好吃的总给我留着,每天早上4-5点起床做饭……你对我的好我会一直记着,多么希望你永远不要老去……”

  

可以请您大胆的想象一下,要是在不久的未来,您或您的家人在不经意间重新翻开这一封封时间留下的真情印记时,当在字里行间重新回味当年的那份真诚的时候,应该还是会被这其中深藏的爱意所打动吧。

或许,没有一个人的家书是相同的,但每一封家书中饱含的血脉亲情都是同样深刻的。鼓励当下社会中的人们重新捡回“家书”这一传统文化,用这种质朴的方式勇敢说爱,是莎普爱思药业对于当下社会情感联接缺失的敏锐洞察下提出的倡议与举措。这背后,是莎普爱思药业希望老年人晚年健康和幸福的“初心,也是相信“爱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的这一真理的践行。

公益这件事,相信他们会继续做下去。

  

社交软件的“叮咚”声,不应该成为你与亲人不交流的理由,回想一下,你,真的有“叮咚”声响起的频率那么忙吗?牵挂着他们,但无法当面或者用言语表达的时候,写一封家书吧。这一方式尽管传统,但纸笔会帮助你建立起亲情最坚实的纽带。

不要让爱,只是亿万数据信号中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