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建食品产业集群中,福建立兴的发展轨迹堪称一段转型突围的行业样本。从深耕罐头出口三十年,到 2006 年果断切入冻干赛道,再到如今成为国内冻干领域的龙头企业,福建立兴的每一步跨越都紧扣时代脉搏。
正如福建立兴总经理郭树松所言:“行业好了企业才会好,企业好了也要推动行业发展。” 近日,郭树松在接受采访时,详解了企业的转型密码、核心竞争力构建以及面向未来的年轻化布局。
破局新生——
从罐头出口到冻干赛道的转型
“2008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传统罐头出口的发展瓶颈。” 郭树松回忆道。彼时,福建立兴已从事罐头食品出口近二十年,但传统果蔬罐头在福建地区的原料、人工劣势逐渐显现,出口形势因经济危机愈发严峻。就在此时,客户的建议与市场的潜力让团队看到了新方向 —— 冻干食品。
“当时国内市场对冻干食品认知匮乏,开拓难度很大。" 郭树松坦言,转型初期的福建立兴面临双重挑战:既缺乏国内市场经验,又要从零引导消费者。因此,企业初期仍以出口为主,但冻干产品的出口渠道与传统罐头截然不同。
“那段时间的发展非常艰辛”,转机出现在 2015 年。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冻干认知的提升,以及福建立兴对冻干技术的极致研发应用,企业从单一果蔬冻干转向复合型产品创新。“像冻干酸奶块,我们把多种物料调和成休闲食品,解决了传统酸奶需冷藏、食用不便的问题,特别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 郭树松表示,这类创新产品带动了国内市场快速增长,也推动整个冻干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如今,福建立兴已成为国内冻干领域龙头企业,产品矩阵丰富,国内市场占比超 80%,成为冻干技术应用与行业发展的标杆。
立兴即冻干——
研发创新筑造核心壁垒
作为冻干领域的标杆企业,“立兴即冻干” 的行业认知源于其以研发和市场为核心的竞争力构建,更依托创新品质突破内卷,打造明星产品。福建立兴将创新投入视为重中之重,组建了行业内较大规模的研发团队,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深度合作,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 4% 以上,积累近 40 项研发专利。通过持续突破冻干技术应用边界,福建立兴将产品从传统果蔬拓展至冻干酸奶、冻干巧克力、冻干云吞等多元品类,凭借 “不同产品需针对性研发中试” 的技术门槛,赢得 “全品类冻干大师” 的业内评价。
面对冻干市场的价格内卷,福建立兴选择跳出低价竞争泥潭。“传统果蔬冻干从每公斤近二百元降到八九十元,企业很难承受成本压力。” 郭树松直言,福建立兴的策略是 “创新品质”—— 通过提升品质、优化服务、持续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
福建立兴不断拓展冻干技术的应用场景,开发出冻干茶粉、冻干咖啡等创新产品,甚至探索中药冻干、药食同源等前沿方向。“我们要把冻干技术应用到极致,解决传统产品的痛点。"以冻干巧克力为例,福建立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常温储存,并辅以坚果、水果酸奶等丰富口感,既延续了巧克力的消费基础,又解决了其高温软化的难题,有望成为未来核心单品。
拥抱年轻世代——
携手学院奖 以共创开启增长新篇
在郭树松看来,年轻人是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福建立兴正通过与学院奖合作,以深度共创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人的需求从好吃好玩向健康、体验式消费转变,我们必须紧跟这个趋势。” 企业不仅在产品上紧跟新食代大健康诉求,更通过学院奖平台让年轻人为产品注入创意。
“这次联合学院奖推广冻干黑巧,就是希望年轻人为产品的内涵、包装、应用场景注入创意。” 郭树松表示,这种内容共创模式让品牌更懂年轻人,也让年轻人更了解冻干技术的优势 —— 航天级锁鲜技术带来的营养化、轻盈化、便捷化,恰好契合学生备考、宿舍分享等场景需求。借助学院奖这一传播新手段,福建立兴实现了品牌与年轻群体的深度沟通,为增长注入新动能。
福建立兴的转型之路,是一部以 “立兴即冻干” 为核心的成长史。从危机中锚定冻干赛道,到以研发与市场双轮筑牢核心壁垒,再到通过创新品质破局内卷、借学院奖共创贴近年轻群体,福建立兴用每一步实践诠释着冻干龙头的成长逻辑,也让 “立兴即冻干” 的认知在行业与消费者心中愈发清晰。
在冻干产业的黄金发展期,福建立兴正以技术为基、以品牌为翼、以年轻为势,书写着国产冻干品牌的成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