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津:非技术型广告产业发展思考 专业化生存
作者: 元晓萌
发布时间:2022-11-22
16025 158

“改变的是技术,是模式;不变的是专注,是创造价值。”

  

在10月14日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广告传播业的活法”的商盟线上公开课中,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董立津发表了《专业化生存》主题演讲,对非技术型广告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从助手变成对手

美国的marketing tech全景图谱中显示,从2011年的五大类别丰富到2022年六大类别,49个技术分类,9932家公司,可以看出技术营销技术营销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繁荣的阶段,这对传统广告业的服务存在分流费用、取代价值的影响。

  

随着广告行业需求路径的改变,如今的广告行业面临着市场格局错位、经营者失去方向、行业内卷加剧、营销技术日趋复杂、受众触达碎片化、数据虚假常态化、专业层面有概念无实质的混乱状态;消费动力匮乏、降本增效压力、Martech成熟度不够、技术营销管理未融合、产业价值链零碎、成效验证方式不足的障碍。

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传统行业转型、营销数字化、数字化资产建设、增加Martech投入、营销碎片化反思、传统媒体回归的机遇,以及消费者行为洞察、从人群到兴趣、营销价值链构建、Martech开发、私域存量用户运营、新型人才开发的市场发展环境。

  

非技术广告产业面临的困境是底层资源过量而创新智慧成果太少,无法与快速发展的市场接轨。可见,速度和敏捷性比规模更重要,需要提高的是开发数字技术的能力以及迅速提供客户解决方案的能力,越来越多企业寻求智慧,而广告业仍在出售资源。

从传统意义的广告载体变成用户平台

后疫情市场,社会消费观念和需求将明显与过去不同,用户关注的动力、消费的动力、参与的动力变成市场紧缺资源。激活用户动力的魔咒就是“与我有关”,与消费者自身有关,包括我的社交、我的人设、我的快乐、我的声望、我的前途。

  

因为有关,所以共创。一切为了让人们产生关注、理解、购买和分享,当购买行动出现循环往复,品牌就拥有了个性和生命力的的营销的基本原理不会变。但是在这过程中要警惕数据懒惰和思考深度被数据填埋,产业应该放空、放低、再造,找到用户真的需求才能活下去。

  

从传统客户服务变成消费者管理

未来已经到来,主动进化才是适者生存的根本之道。如今全国大营销已经变成了大众营销和针对性营销,其中针对性营销包括多细分市场营销、集中型营销、利基营销、微聚焦营销、一对一营销。美国研究表明入站式营销的用户点击率明显高于打断式营销,因此广告行业将对消费者进行越来越深入地管理与服务。

  

从专业变成专家

特定产业、专业能力应该与目标市场高度匹配。未来的产业将从出售资源到提供解决方案,非技术型广告业的专业能力与媒体相匹配,在营销过程中为顾客与企业创造价值。

  

同时,要从专业能力三维化、价值链一体化、传播渠道IP化、客户服务知识化四个方面提升产业的专业度。由Tapscott和Williams2006年在《维基经济学》最先提出新的大规模协作正在改变公司和社会的知识利用和能力,在大规模协作下产业应该担当起多项责任,要为企业开发营销资产,要为品牌培育生态链,要释放创意人的智慧能量。

16025
董立津:非技术型广告产业发展思考 专业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