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充满竞争与角力的广告界,你很难将一位蕙质兰心、和风细雨的女性和印象中雷厉风行的国企掌门人联系在一起。“从未见过她发火”,这是一位员工向笔者描述的对她的基本印象。
入行以来,她一直在从一个边界突破至另一个边界,从记者到经营者,从一线职员到企业领航员,不断横跨赛道,也不断重新定义自己。许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她始终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但力量绵绵不息的感觉,似乎无论身处何种波澜中,总是能处变不惊,进退有度。而这,正是当前媒体变革的风云时代,于纷繁芜杂中重建秩序,乱中取胜所急需的宁静致远。
在媒体行业30年的历练所带来的卓越领导力与传媒远见,更是赋予了她将四川广电产业带领入“广电+”新时代的根本信心。她就是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珊。
勇敢者的自我修养
1994年大学毕业后,蒋珊义无反顾进入了四川电视台,在新闻中心先后担任了编辑、记者及采访一部负责人。期间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多次参与重大新闻报道,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了无数高光瞬间。她曾作为主创记者首次走进演播室,与经济专家面对面,主持工业强省话题;她策划参与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型跨省系列报道,被全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会作为会议资料广为传播。这或许成为了她最终转战经营条线的肇启。
成为经济频道副总监后,蒋珊开始分管新闻、节目生产和活动执行,切切实实地与“经济”挂上了钩。
她在经济频道开创了经济人物高端访谈类节目——《风云川商》。在当时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的时代背景下,《风云川商》以前瞻的视角,开放的姿态,专业的制作,成为了四川企业精英的展示和对话平台。来到《风云川商》的嘉宾中,有备受关注的资深川商,有代表经济社会最新动向和潮流的探路者,也有初涉商圈但却凭借智慧和胆识闯出一片天地的“新人”。大量川商在节目上通过语言、思想、智慧、人格魅力的碰撞,成功完成了形象再造,上《风云川商》成为了四川企业届一时之风气。
不止于此,蒋珊还勇于尝试,在当时广受百姓和企业好评的IP栏目《麻辣烫》中引入品牌产品,并首次将该栏目剧销售到湖北、山东和央视,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正如《风云川商》的栏目介绍所言,“在风云变幻中搜寻商机,在云波诡谲中把握方向;穿过风云需要独具慧眼,闯关踏浪需要过人胆量”,蒋珊的慧眼与胆量为不久以后的华丽转身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伏笔。
从战略策划到全媒体运营
出于更好开发政务资源的考虑,四川广播电视台于2016年底成立了战略策划部。该部门以全案策划和政务资源开发为支点,以全力撬动政府、市场与广电产业的融合价值为主要目标,承担着川台转型发展和探索新兴创收模式的艰巨任务。
重担不出意料落在了蒋珊肩上。
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新兴的部门,一个无经验的团队在此从零起步。
蒋珊并未怯战,善于借力打力的她依托川台上联政府、下接群众的天然优势,对外拼抢、对内协作,将最初只有8个人的团队带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三年时间,合作了20余家厅局,实现了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并与五粮液等十余家在川大型国企单位开启了友好合作,累计创收过亿元。
其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品牌、重大主题打造的创新产品,让“川台制作”“川台出品”有了案例样板和市场品牌。国资委就曾连续与川台合作多年,完成了《致敬国企工匠晚会》《一带一路上的四川国企》《责任——四川国企精准扶贫纪实》《致敬国企力量——四川国资国企战“疫”主题活动》、“十大扶贫人物”发布等系列活动。稳定的合作无疑是对川台品牌价值和蒋珊个人能力的最好佐证。
时间来到2020年,为顺应新形势,四川广播电视台启动了融合发展改革,建立了“七中心、三集群”的组织架构,蒋珊通过竞聘成为了全媒体运营中心主任。
彼时,广电行业广告经营面临严峻挑战,新兴媒体来势汹汹,随后三年又反复遭遇行业震动和市场冲击,市场萎靡不振,经营一波三折,可谓一路挑战。
蒋珊再次挑起了改革重担。她大力突破内部资源壁,打造营销一盘棋,推动了各类机构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融合转型。先是实现了电视频道“一频一策”升级,减缓广告下滑速度,逐步止跌回升。后又推动广播广告经营模式变革,克服无团队、无客户、无市场的巨大困难,构建了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自营体系,从延续了数十年的代理模式中平稳过渡。
在全媒体运营中心任职三年,蒋珊年年超额完成创收任务。她顶住压力,协调台内机构步调一致,维系资源价格体系;她抓重点拓展,升级“四川名片”能量级,为战略客户定制玩法,实现了川酒六朵金花全入驻;她勇于新尝试,自觉探索融媒经营新型业态,视频创意、圈层活动、垂类营销,无不涉及……
2023年,蒋珊临危受命,投入了中国国际传播最高奖首届“金熊猫奖”的市场化开发工作。她重点突出国际化、专业性,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国际传播大奖品牌价值,为该奖项赢得了未来市场化发展主动权。
回首从战略策划部到全媒体运营中心的七个年头,蒋珊说:“不停地在换赛道,不停地在接触新事物,有困难,也有战胜困难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多年后你会发现,其实轻舟早已过了万重山。”
前路繁花似锦
对于未来,蒋珊认为,“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化,传统媒体在市场开拓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惟有通过科技赋能、数据驱动、创新催化,建立丰富多元的内容产品与服务体系,方能塑造开放包容的行业生态,完成传统媒体的升级演化。”
于四川广电传媒集团而言,背靠四川广播电视台“大屏、小屏、音频、户外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应当在“广电+”产业拓展上充满信心。
目前,四川广电传媒集团的下属金熊猫文化传媒公司已经是成都地铁语音、视频、平面广告最大的代理商,坐拥成都地铁三分之二传播资源。
进入户外广告行业,是四川广播电视台应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形势变化,推动融合经营创新转型,做出的重要举措和关键一招。传媒集团借此挖掘了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平台既有资源的属性优势,全力打通了自有平台与轨道地铁跨平台广告资源的经营链路,实现了广告经营产业板块结构化、体系化升级,从单一渠道拓展到多元布局、从单点聚焦扩张为规模经营。
同时,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四川广电传媒集团也在全力铺开。目前已经依托四川强大的医疗资源,建立了“SCTV大健康联盟”。一套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群众接受度高的健康宣传服务体系已然进入正轨。“广电+大健康产业”的落地,既帮助传统广告实现了结构优化和成色提升的双重突破,又在传统架构之外生成了一套全新的造血系统。
“广电进行产业拓展是势所必然,但其根应该始终在广电,只有根植广电厚实的土壤,采用‘广电+’的经营策略,多元化的创新创造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才会真正做到前路繁花似锦”,蒋珊如此说,也在如此做。
下一步,四川广电传媒集团将继续顺应四川广播电视台在重大活动宣传报道、精品节目创新、新媒体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技术实力升级等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创新举措,大力推动川台经营性项目在架构、品质、外延及其传播范围上的升级,以全屏聚合传播矩阵的形式,全面调动四川名片企业圈、大健康联盟企业圈、文化共建平台企业圈的能量,助推跨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获得传统业务之外的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