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该文章尚未发布,仅供审核使用,请勿分享
作者: 创意星球网
发布时间:2024-12-09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2022年、2023年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连续五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服务贡献典型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软科2023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排名全国第84位、江苏省第13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设有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智能控制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艺术创意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办学专业58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五千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近40%,硕、博士学位比例80%以上,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近90%。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24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50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113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苏锡常就业率70%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32项。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紧扣常州532发展战略,对接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专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聚焦聚力,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智能装备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积极融入数字化技术,大力支持管理、艺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设。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2个。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比亚迪、理想汽车、百度、博世、星宇车灯、常发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2023年由学校和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获批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仅28家。

艺术创意学院介绍

艺术创意学院长期秉承艺造人生,意创未来的办学理念。艺术设计类专业始建于1995年,至今已有29年的办学历史。培养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链所需的“懂科技、精技术、通艺术、善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招生专业:

现开设以下5个专业: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人左右。

师资介绍:

艺术创意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艺术创意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4人左右,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人,江苏省技术能手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5人,占教师总数的65%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

培养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立项“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精品在线课程1门和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江苏省首届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项;江苏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专项获一等奖1项;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国家级和省级以上艺术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十余项。

艺术创意学院围绕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和赋能“新能源之都”建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有效整合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分别与太湖湾教育大营地开展常州市中小学美育研学体验助教活动;与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广告商会合作建立“灵通会展产业学院”和“常州广告产业学院”,组建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艺术创意学院通过在校内设立大师工作室,推广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和“以大师引领未来大师”系列活动,学院成立金坛刻纸杨兆群大师工作室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晓丽创新工作室,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立项建设单位以及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获典型案例奖。形成融合“创作、教学、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特色。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