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健康与身材管理备受重视,体重控制已成为热门焦点。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肥胖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国家高度重视,出台系列政策并提出“体重管理年”,为各行业带来新机遇。
食品饮料行业顺应体重控制需求,进行品类分化,全力打造新品牌,迎来发展黄金期。
一、国家的重视与行动,推动控体产业热度!
(一)肥胖现状严峻
《柳叶刀》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人数达4.02亿。国家卫健委预警,若超重趋势持续,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飙升至70.5%,儿童达31.8%。肥胖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6大危险因素。当下生活条件优渥,人们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过量,运动量却大幅减少,致使体重超标人群日益增多。
(二)国家全面布局应对
政策方案: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5个部门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营造体重管理支持环境,提升全民意识与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超重肥胖状况,为相关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饮食指南: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主食多吃全谷物、粗粮,少吃精白米面;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高糖、高淀粉品种;选食材优先选瘦肉、鱼虾等低脂食材和奶类、豆类。减肥需少吃油炸、蛋糕、糖果等高热量食物,每天盐不超5克,油20 - 25克,糖少于25克,少喝酒,以此控制饮食和热量。
能量规划:每日能量摄入可减少30% - 50%,即500 - 1000千卡;也可参考男性每天1200 - 1500千卡、女性1000 - 1200千卡的方案。明确三大营养素供能比,脂肪20% - 30%、蛋白质15% - 20%、碳水化合物50% - 60%,三餐供能比3:4:3 ,保障身体能量稳定和正常代谢。
运动建议:建议肥胖人群减肥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 - 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5 - 7天,至少隔天1次;抗阻运动每周2 - 3天,隔天1次,每次10 - 20分钟,如平板支撑等,最好每周运动耗能超2000千卡,以达更好减肥效果。
这些具体举措,彰显国家对体重控制的重视,也让大众意识到控制体重对健康的重要性。“体重管理年”为食品饮料行业创新和新品牌打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体重管理年催生哪些“消费新需求”?
在全民追求体重控制的大背景下,食品饮料行业迎来众多发展契机。企业可利用与体重控制相关成分和概念开发新品类,也能依据“消费需求创新品类、打造新品牌”,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这正是“体重管理年”的重大意义。
(一)肥胖危机催生分层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达53.6%,但消费需求呈现显著分化:
预防型需求:年轻白领追求低卡代餐(市场规模年增28%)。他们工作节奏快,对便捷的低卡代餐需求高,既能快速解决用餐问题,又能控制热量摄入,维持身材。
干预型需求:肥胖人群需要功能明确的体重管理食品(渗透率不足15%)。这类人群面临健康风险,急需有效控制体重的产品,但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发展潜力巨大。
维持型需求:健身人群关注高蛋白/低GI食品(复购率超60%)。健身人士为增肌减脂,对高蛋白维持肌肉量、低GI稳定血糖需求高,由于健身是长期行为,他们对这类食品复购率高。
(二)政策引导下的品类创新
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发适配不同人群的食品体系”。政策导向下,行业呈现三大分化路径:
功能分化:从“控糖饮料”到“膳食纤维饮品”再到“左旋肉碱功能品”。控糖饮料满足日常控糖,如日本的“Coca Cola Plus”吸脂可乐;膳食纤维饮品促进肠道蠕动,像森永制果添加菊粉的产品;左旋肉碱功能品助力减脂,满足不同需求消费者。
场景分化:涵盖“早餐代餐、运动补给和社交轻食”。早餐代餐为忙碌人群提供便捷健康选择;运动补给满足运动人群运动前后能量补充需求,如宝矿力水特;社交轻食满足社交场合控制体重需求,如日本健康餐厅含MCT的轻食套餐。
人群分化:包括“儿童控重食品、银发代餐和孕期体重管理”。儿童控重食品帮助儿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银发代餐针对老年人消化和健康需求;孕期体重管理满足孕妇特殊时期体重控制需求,目前这类针对特定人群的产品有待丰富完善。
这些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不仅反映出市场的精细化发展趋势,也为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明确方向。每个群体独特的生理特点和饮食偏好,促使企业深入挖掘细分市场,在产品研发上精准发力。从原料选择、营养配比到口味设计,都要贴合特定人群的需求。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在这些细分领域中,食品饮料行业如何通过品类创新,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健康与美味”的完美融合 。
三、体重管理有哪些“品类创新切入点”?
(一)控糖饮料:满足日常控糖需求
控糖对体重控制至关重要。过多糖摄入使血糖迅速升高,多余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增加。消费者控糖需求推动食品饮料行业变革。日本的“Coca Cola Plus”吸脂可乐历经6年研发,零糖分零卡路里,每瓶(470ml)添加5g“难消化性麦芽糊精”抑制脂肪吸收,通过日本国家审查。元气森林气泡水以“0糖、0脂、0卡”走红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也推出可口可乐零度等无糖饮料。
新品牌可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产品。为上班族打造小瓶装无糖果汁气泡水,方便工作间隙饮用;为运动后人群推出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无糖运动饮料,补充能量且满足控糖需求,通过细分品类找准市场定位。
(二)膳食纤维产品:随时补充,轻松控重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降低胆固醇,对体重控制帮助大。日本市场上,森永制果部分产品添加菊粉,菊粉能提升短链脂肪酸生成,促进健康。国内WonderLab白芸豆膳食纤维粉口味多样,能促进肠道消化;桂格即食燕麦片富含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
新品牌可从方便补充膳食纤维创新。推出“即食膳食纤维能量球”,将膳食纤维与坚果、水果干混合制成便携能量球;打造“膳食纤维果冻”,把膳食纤维融入果冻,以趣味零食形式吸引年轻消费者补充膳食纤维,借助“体重管理年”获市场关注。
(三)定制高蛋白产品:不同人群,专属营养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组成部分。体重控制时,高蛋白食物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汤臣倍健蛋白粉表现出色,线上“星钻”含量达82%,还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原料;线下“金装”“白金”含量83%,且低乳糖、低脂肪、溶解快。还有品牌推出高蛋白代餐奶昔、蛋白棒。
新品牌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开发产品。为年轻女性打造添加胶原蛋白的高蛋白美容饮品;为老年人群体推出易消化的高蛋白营养粥。在“体重管理年”推动下,这类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易被消费者接受,新品牌易打开市场。
(四)低GI食品:平稳血糖,健康控重
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品消化时血糖上升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脂肪堆积,对体重控制和预防慢性病意义重大。欧铂佳冠健益中老年羊奶粉通过低GI食品认证,稻院士低GI大米低升糖、高饱腹。
新品牌可打造“低GI美食集合”,将低GI食材制成面包、饼干等美食,满足不同场景需求;针对儿童开发“低GI儿童成长食品”,研发低GI儿童零食、饮品,帮助儿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并保障营养。“体重管理年”使消费者对低GI产品需求增加,定位准、产品好的新品牌能获市场认可。
(五)茶多酚饮品:健康好喝,社交必备
茶多酚有抗氧化、促进脂肪分解作用,含茶多酚的食品饮料对体重控制有益。日本伊藤园茶饮料保留丰富茶多酚,2020年推出的“2种功能儿茶素绿茶”,每500毫升儿茶素含量197毫克,强调“抑制脂肪吸收”和“降低血液胆固醇”作用。日本日化企业花王的“Healthia(ヘルシア)绿茶”添加大量儿茶素,有助于人体代谢脂肪。东方树叶茶饮料、脉动含茶多酚的饮料也受市场欢迎。
新品牌可从“茶多酚 + 社交”创新。开设“茶多酚社交茶饮”店,提供添加茶多酚的特色茶饮;推出“茶多酚能量咖啡”,将茶多酚与咖啡结合,为想提神又关注体重控制的消费者提供新选择,在健康消费氛围下更具竞争力。
(六)电解质饮料:不同场景,精准补充
运动或控制体重时,人体因出汗流失电解质,补充电解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水分和酸碱平衡,提高运动效果,促进新陈代谢。宝矿力水特含多种电解质成分,运动后或天热时饮用可快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有些品牌将电解质与其他成分结合,如推出含电解质和膳食纤维的运动饮料。
新品牌可针对不同场景开发电解质饮料。打造“户外探险电解质”饮料,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富含电解质、维生素且补水效果好的产品;创建“夜间电解质补充”饮料,满足夜间运动或睡眠中出汗流失电解质人群的需求,且热量低,找准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七)左旋肉碱产品:减脂帮手,社群互动
左旋肉碱能促进脂肪燃烧,提高脂肪利用率。运动前饮用含左旋肉碱的饮料并配合运动,减脂效果显著。康比特炽金左旋肉碱专为运动人群设计,有些品牌将左旋肉碱添加到代餐产品或减肥饮品中。
新品牌可从“左旋肉碱 + 社群”思路出发。建立以左旋肉碱产品为核心的健身社群品牌,推出左旋肉碱能量胶等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社群活动,分享健身知识、减肥经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粘性,满足社交和健康双重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
(八)益生元饮品:全家共享,健康加分
益生元能刺激有益肠道微生物生长与活性,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效率,对体重控制有积极作用。养乐多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调节肠道菌群。许多酸奶品牌添加益生元,一些奶粉品牌也开始添加益生元。
新品牌可推出“全家适用益生元饮品”,针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研发不同的益生元饮品。为儿童设计水果味益生元口服液,为成年人设计含多种益生元的气泡水,为老年人设计易吸收的益生元营养粥,满足全家健康需求,获市场认可。
(九)MCT轻食:快速供能,美味控重
MCT能快速被人体吸收转化为能量,不易堆积成脂肪,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欲。在日本,一些健康餐厅推出含MCT的轻食套餐,一些运动营养品牌推出含MCT的蛋白粉,还有品牌将MCT添加到饮品中。
新品牌可围绕“MCT健康轻食”创新。打造“MCT能量餐”品牌,推出MCT能量沙拉、营养三明治等轻食产品,满足控制体重人群对健康、便捷、美味饮食的需求,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十)壳聚糖减脂产品:专门减脂,精准服务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类物质,能在肠道内与脂肪结合,减少脂肪吸收。海龙元壳寡糖咖啡添加壳寡糖,可吸附油脂。有些品牌将壳聚糖制成胶囊或添加到减肥食品中。
新品牌可开发“壳聚糖减脂特饮”,将壳聚糖与天然果蔬汁结合,制成口感清新的减脂饮料;创建“壳聚糖代餐伴侣”,将壳聚糖添加到代餐粉、代餐棒中,增强代餐产品的减脂效果,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市场中找到发展空间。
总结
国家大力推进体重控制,“体重管理年”为食品饮料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企业关注与体重控制相关的成分和概念,做好产品和品类创新,打造新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体重控制的需求持续增长,食品饮料行业前景广阔,日本品牌的成功案例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来源:食机到了供稿
编辑:陈桂蕊
校对:殷国华
终审:周顺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