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南昌工学院,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3月19日,由鲁南制药与创意星球联合发起的2025“沂蒙山杯”红色文化分享会暨“新时代人民精神”中国青年公益微电影创作大赛公益讲堂在此启幕。当红色基因遇见Z世代,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红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更是一次青年创意与公益精神的激情碰撞。
高校速写:
英雄城滋养红色教育
作为根植“英雄城”南昌的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南昌工学院将“工科筑基,文理融创”的办学理念与红色热土的精神血脉深度融合。多年来,师生用实践印证“创意落地比纸上谈兵更重要”,以实际行动推进“教室直通企业、镜头连接历史”的产教融合进程。
公益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的脚步。作为活动承办方代表,南昌工学院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院长解路军聚焦于红色文化传承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融合命题。他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实践突破,更印证了应用型高校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成为激发青年创意的平台。未来,南昌工学院将继续推动产学研资源与青年创意的双向赋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具时代感的方案。
以青春之名,共赴公益之约。组委会代表广告人学校校长、大广节学院奖产教融合委员会主任、全国轻工行指委艺术设计专委会委员高鹏铭上台致辞,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学子们以镜头为笔,描绘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传承红色文化的精髓。
接着他为南昌工学院颁发了“益青春公益行动·青年公益优秀组织院校”的荣誉证书。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南昌工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公益活动的肯定,更是对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勇于创新的最佳褒奖。
主题解析:
小切口里的大时代
本届“沂蒙山杯”以“沂蒙星火 青春传承”为命题,发掘新时代人民精神中关于“担当、有为、奉献”的故事,呼唤更多“小而美、真而深”的创作,看到更鲜活的青春表达,找到与时代同频的叙事切口,用年轻化的表达让沂蒙精神“活”在当下。
鲁南制药集团品牌代表凌爽女士以“担当、有为、奉献”三个关键词拆解了本届微电影大赛的核心命题,为广大学子带来创作灵感。声情并茂的演讲让所有人感受到沂蒙精神从不是历史的标本,它活在每一个青年选择“向前一步”的瞬间。同时,她分享了鲁南制药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文化传承——从沂蒙山区的医药援助到支持青年公益创作,品牌始终在探索商业与公益的共生之道。
台下学子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共同探寻红色基因的“破圈”密码。
鲁南制药集团品牌经理 凌爽女士
台下学子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艺术党课:
化身沉浸剧场
“沂蒙精神宣讲团”红色文化交流表演,绝非史料的平铺直叙,而是以“人”为叙事原点,用沉浸式表演串联起沂蒙精神的血肉与筋骨。宣讲团以“党群心连心”“拥军勇支前”“日月换新天”“时代谱新篇”四大篇章为舟,载观众穿越时光长河,触摸那些被岁月尘封却永不褪色的生命温度。
这场持续60分钟的艺术党课,用多种方法重构了红色叙事。没有说教式的陈词,唯有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在舞台上交织,这或许就是“沂蒙山杯”公益微电影大赛最生动的解读:红色精神不朽,因为它永远在寻找新的叙事者,而当代青年便是最优秀的传播者。
红色研讨会
让创意扎根
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环节,公益创作研讨会聚焦红色文化的产教融合路径核心议题,搭建起企业与校方的深度对话平台。
研讨会明确了三方协同机制:平台方提供赛事渠道与创作方法论框架,鲁南制药注入产业资源与实践场景,高校则承担人才孵化与内容实验功能。针对青年关注的“创作自由度”问题,会议形成共识——命题是锚点,而非枷锁,鼓励在精神共鸣的基础上,探索多元表达形式。
红色文化传承将通过建立青年创作者数据库、开放企业公益案例库、设立产学研联合课题等举措,推动公益创意从灵感迸发到长效落地。
历史由前辈书写
但新时代的故事
值得我们用镜头亲自讲述
这场活动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重新解码
扫码查看命题策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