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二十余万件凝聚着青春智慧的作品如星河般铺展在评审桌上,一场关于创意、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话在盛夏津门悄然启幕。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传媒、艺术设计教育掌舵人齐聚学院奖评审现场,以专业视角解码当代青年的创意密码,用教育情怀勾勒创意产业行业的未来图景。他们的评审感悟如同一盏盏明灯,既照亮了学子们的创意征途,更指引着设计教育在产教融合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学院奖不仅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院校与企业深度对话的桥梁
——桂元龙: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指委副秘书长
通过参加学院奖评审,我深切感受到设计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升级。作为评审专家,我愿从作品质量、教育创新和产教融合三个维度,分享我的观察与思考。
本届参赛作品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突破与创新。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产业对接方面,本届非常多的作品以市场化为导向,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围绕企业真实需求,从产品包装、品牌视觉到空间设计,提出兼具创意与落地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充分验证了“项目引领、实战育人”教学模式的显著成效。
从教育创新角度来看,当下设计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能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评审中那些兼具综合性与前瞻性的优秀作品所体现的理念与当下职业教育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打破专业壁垒,开设跨学科融合课程,鼓励学生在设计中融合工程技术、商业运营、用户体验等多领域知识的教育改革趋势不谋而合。
在产教融合维度,学院奖不仅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院校与企业深度对话的桥梁。此次评审过程中,我与企业评委的交流也进一步印证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企业对于具备实践经验、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有着迫切需求,而院校则需要企业的市场反馈来优化教学。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学院奖等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项目、师资、资源的深度共享,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度参与产业项目,毕业后无缝对接行业岗位,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这是对学生创意和才华的检阅,更是对教育成果的深度审视
——孔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三级教授、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指委委员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学院奖的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代艺术学子的无限潜力和创新精神。
学院奖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在这里,他们的创意得以绽放,才华得以彰显。每一件参赛作品都饱含着学生们的心血和热情,无论是从设计理念的创新性,还是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来看,都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这也让我看到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评审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这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学生能够巧妙地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时代感。
我希望学院奖能够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同时,也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融入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相信在学院奖的推动下,艺术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培育出更多闪耀在艺术舞台上的新星。
青年创意的蓬勃活力令人惊喜,
期待未来作品在思想深度、情感共鸣与技术应用的原创结合上再攀高峰
——赵世勇: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院长、学院奖评审秘书长
评审责任:尺规与灯塔
执掌评审之尺,深感责任如山。我们以专业视角,恪守公平、公正,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不仅审视创意表现力与执行完成度,更注重作品是否传递清晰的策略思考、洞察人性与社会脉搏。每一次评选,都力求成为行业标准的传递者与创新风向的引导者,为青年学子树立专业标杆。
学生作品:惊喜与期待
年复一年,青年创意的蓬勃活力令人惊喜。我尤为珍视作品中展现的原生创新性——不落窠臼的思维火花;深刻的社会价值——对时代议题的敏锐洞察与正向回应;以及前沿技术的有机融合——将AI、VR等工具转化为叙事与表达的新语言。期待未来作品在思想深度、情感共鸣与技术应用的原创结合上再攀高峰。
人才培养:土壤与桥梁
高校是创意的摇篮。建议强化“实战型”教学,引入更多鲜活行业课题;推动跨学科联动,滋养复合型思维;并大力构建产学研孵化平台,缩短创意从课堂到市场的距离。唯有用开放生态连接学界与业界,方能培育出兼具人文情怀、商业智慧与技术创新力的明日之星。未来可期,共勉同行!
学院奖促使学校以赛促学,提升了行业品牌的知名度
——王志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学院奖的初衷是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命题式创意,鼓励大学生创意创新,培养青年创意人才。在历届的学院奖中,各类命题都有其独立的特色,涌现出一大批创意人才和优秀作品,在学校和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反响,促进了学校以赛促学,提升了行业品牌的知名度。
同时学院奖还推出个性化的的专项大赛,特别是跨地域的校选更彰显出独到的韵味和不同的表现风格。专项赛事根植校园,师生参与度高、传播广泛,活跃和丰富了校园文化,这种品牌与学生直面的互动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大量的原创作品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次次的创意、修改、调整、排演过程中,历练出学生们青春有为、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独具匠心的品格。
祝学院奖不断创新,越办越好。祝学生们勇于实践,取得佳绩。
作品展现了大学生们对品牌诉求的深刻理解、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
——童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艺指委环境艺术设计专委会委员、全国轻工行指委艺术设计专委会委员
作为本届学院奖的评审专家,我深感荣幸!能够在现场见证新锐“设计师”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本次参赛作品展现了大学生们对品牌诉求的深刻理解、对社会议题的敏锐洞察,以及多元化的创意表达。不少作品技艺精湛,更体现了“创意星球”的核心价值——敢于突破边界,用艺术连接商业与人文。
在评审过程中,我尤其欣赏那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相结合的尝试,以及对社会责任关注的作品。无论是视觉设计、文案策划,还是跨界整合营销,都体现了广告行业的未来趋势。希望获奖者继续保持初心,未入围的同学也能积累经验更上层楼。
学院奖为行业挖掘了众多新锐力量,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有温度、有态度的创意作品!
学院奖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更显示了设计行业未来的蓬勃活力
——董锐: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期待更多优秀作品涌现。参加此次学院奖评审,感受到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有的以独特色彩搭配吸引眼球,有的用巧妙构图传递深刻内涵,同学们在视觉表达上的无限可能。包装设计类作品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具,材料运用大胆创新,细节之处尽显心思。但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市场需求,消费需求,以及生产制作方面的要求
惊喜的是作品的创意,年轻创作者们突破常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打造出极具个性的作品。这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更让我感受到设计行业未来的蓬勃活力。期待更多优秀作品涌现。
最后祝福学院奖越办越好!
期待学院奖继续发挥平台价值,为广告设计领域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骆小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商城设计学院副院长、义乌市创意园副理事长、义乌市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
有幸受邀参与2025春学院奖评审工作,切实感受到大学生的创意活力。在评审平面广告作品时,不少学生能够从独特角度切入,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将视觉设计与产品功能优势紧密结合;而产品包装设计作品,巧妙化用传统元素,在传承文化特色的同时赋予现代设计语言。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周边产品设计,学生们突破常规思路,通过跨界组合让品牌形象以更立体的形式呈现。这些作品既凝聚着年轻创作者的巧思,也体现出他们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希望未来能见证更多兼具创意与落地性的作品诞生,也期待学院奖继续发挥平台价值,为广告设计领域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每一份创意都是青春的锋芒,每一次评鉴皆为创新的护航。
——王开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副院长、江西省职业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盛夏津门,创意汇聚。感谢学院奖组委会的信任,让我与全国高校专家、品牌代表共同参与这场青年创意的盛典。面对二十余万件饱含心血的作品,我深感责任之重——每一份创意都是青春的锋芒,每一次评鉴皆为创新的护航。
我将秉持专业、公正、严谨的态度,在视觉传达、策略思维与文化共鸣的多维视角下,挖掘真正具有时代价值的作品,助力青年才俊闪耀创意星空。期待与同仁们碰撞思想,让评鉴不仅是一次选拔,更成为激发灵感的沃土。
愿以此次盛会为舟,载万千青年梦想扬帆远航!
站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节点,这场评审不仅是对青年创意的检阅,更是设计教育的自我革新。当院校以赛事为镜调整教学罗盘,当企业从作品中捕捉创新风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意为帆、教育为舟的双向奔赴中,中国设计行业的未来,必将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