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产教融合成为教育改革核心方向的背景下,广告人文化集团打造的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资源共生、人才共育”为核心,构建起连接产业实践与教育创新的实体平台。这一基地并非单纯的合作载体,而是通过系统化机制设计,将企业资源、行业标准、实战项目引入校园,推动教育从理论灌输向实践育人转型,成为助力创意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样板。
定位:为何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核心定位,在于打破高校与产业间的资源壁垒,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咬合。基地以广告人文化集团二十余年行业积淀为基础,整合旗下学院奖赛事资源、创意星球网数字平台、企业合作网络,形成“企业需求进校园、教学成果出校园”的双向通道。 作为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工程的实践载体,基地跳出传统校企合作的浅层互动,聚焦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痛点,将“先对接再融合”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合作模式——先精准对接产业趋势、行业标准、企业项目,再推动其与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环节深度融合,使基地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与“成果转化器”。
机制:如何让校企资源“活起来”?
基地通过“三维联动”机制激活校企资源流动,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其一,课程共建机制: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品牌策划、数字营销等实战技能拆解为模块化教学内容,使课堂知识与职场需求同步更新。 其二,双师共育机制:组建“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团队,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根基,企业导师通过创意工坊、项目带教传递一线经验,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掌握实战能力。 其三,实践闭环机制:依托学院奖赛事、企业实习基地,构建“课堂学习—赛事实践—企业实习”的成长链路,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真实商业项目,教学成果直接接受市场检验,形成“教学—实践—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
示范基地对教育改革的赋能,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突破。在教学内容上,推动从“教材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型,企业案例与行业动态成为课程鲜活素材,解决传统教学与产业脱节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惯性,通过项目制学习、跨专业协作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意落地能力与团队协作素养,更符合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师资建设上,为高校教师提供产业实践通道,通过企业采风、项目操盘更新教育理念,打造“既能讲台授课,又能实战操盘”的双师型队伍,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实战性。
基地的价值不仅限于单个合作院校,更通过资源输出形成辐射效应。集团将基地的成熟模式复制到全国合作高校,共享课程资源、师资培训体系与企业合作网络,推动更多院校实现教育模式革新。 同时,基地联动创意星球网搭建线上资源库,汇聚优质教学案例、企业项目需求、学生创意成果,实现跨区域校企资源的高效匹配,使产教融合从“点对点”合作升级为“网络化”生态,为创意类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从课程革新到人才培育,从师资升级到生态构建,广告人文化集团的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正以系统化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当产业资源持续注入教育环节,当教学成果不断反哺产业创新,基地所构建的不仅是合作平台,更是产教共生的生态底座,为创意人才培养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