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业主任眼中的学院奖:实践育人的校企协同纽带(二)
作者: 创意星球网
发布时间:2025-07-12
61365 608

前言:

2025年7月31日—8月1日,备受瞩目的学院奖2025春季征集大赛成果发布仪式将在创未来·Y2Y品牌年轻节2025上正式举行,标志着历时数月的创意盛宴即将迎来高潮时刻。

评鉴专家合影

作为成果发布的前期关键环节——学院奖2025春专家评鉴会,已于6月19日至23日在天津泛太平洋大酒店成功举办。这场汇聚了广告传播、品牌创意、数字营销行业领袖与资深专家的盛会,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严格把关,更是一场关于创意本质、人才培养与行业未来的深度对话。

百余位重量级专家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围绕创意人才培养路径、行业发展趋势走向等核心议题,分享了诸多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真知灼见。其中,高红阳、汤晓芳、黄海珠、胡明宇、魏宝涛等七位名校专业主任,从教学实践到赛事指导,对学院奖的价值有着深刻认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学院奖!

高红阳:学院奖 校企无缝链接平台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告系主任

以“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美育初心,以行业及学界前沿标准为锚,既关注每件作品纸上灵感的惊艳一瞬,更嘉奖好创意的长效价值。好创意是时间的玫瑰,好的创意作品也一定是时间里长成的花朵,是社会关怀的“真”、技术融合的“善”与人性之光的“美”浇灌而成的花朵。好的教育是滋养创意人才成长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需要高校与行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像“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这样无缝链接高校与业界的高阶平台。

胡明宇:以赛事推动广告教育发展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广告系主任、教授

学院奖是苏大广告学科重要的创新实践阵地,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学生作品充分体现了教学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呼应,这正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学院奖的持续举办,为培育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赛事实践,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行业标准,锻炼实战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愿以赛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苏大广告教育发展,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汤晓芳:用专业能力回应时代命题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品牌传播系主任

感谢组委会的信任,作为本届学院奖的评委,我感受到作为教育者与行业评委的双重责任。我始终认为学院奖是青年创意人展现策略思维与执行力的重要舞台。评审过程中,我感受到年轻学子们蓬勃的创意活力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每一件作品不仅是技巧的呈现,更是思想的碰撞,也让我看到中国广告未来的无限可能。期待同学们继续保持对创新的热忱,用专业能力回应时代命题,以人文关怀传递品牌价值。

黄海珠:见证创意新生代成长历程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副主任

很荣幸再次担任学院奖线下评委,与年轻创作者们的思维碰撞总是令人愉悦的。在评审过程中,我将秉持专业、公正的态度,重点关注作品的创新性、技术实现与人文价值的融合。在以往的评审当中,大学生创作者们展现出的跨界思维和社会洞察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在本届作品中看到更多突破学科界限的大胆尝试,以及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深度上有双重突破的作品。作为评委,我们不仅是在评选优秀作品,更是在见证中国创意新生代的成长历程。

魏宝涛:来学院奖 和青年人做朋友

辽宁大学新质广告创研基地执行主任

沈阳市广告行业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每年的学院奖评审,都是一次在广告创意领域内的“自我迭代”的绝佳机会,都是对高校青年人创意成长的见证;多年的学院奖指导创作经历和评审经验,让我们越来越贴近青年人的生活实际,越来越了解当下的青年人。

可以说,在中国做品牌传播,一定绕不开“学院奖”这个平台,想和青年人对话、想和青年人做朋友,企业和品牌找“学院奖”就对了!

结语:

学院奖2025春专家评鉴会已圆满落幕,其留下对创意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与行业未来的美好展望,多位评审专家的见解共同勾勒出广告创意教育的多维图景。

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中国广告创意产业正处新起点。学院奖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重要平台,将持续发挥独特价值,培养兼具艺术情怀与商业思维、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创意人才。

创意求索之旅,仿佛陶渊明笔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桃源小径。今天,当无数青年在各自狭窄的甬道中前行,学院奖愿为守护创作本真的星火而存在,始终以公正评审和多元平台,共执火把,照亮前路,见证每一位青年创意人一步步走出,于天光乍破处,振翅飞向无垠的创意苍穹。

策划:郭兴医

作者:许天

配图:李铭辰

校对:许冰

61365
名校专业主任眼中的学院奖:实践育人的校企协同纽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