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培养模式的战略价值:广告人文化集团项目如何以大赛 + 实战打造青年人才培养的差异化路径
作者: 李铭辰
发布时间:2025-08-19
19865 168
 
在当下激烈的人才竞争与产业快速变革的大环境中,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广告人文化集团积极响应产教融合号召,创新性地推出大赛与实战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为高校青年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差异化路径,展现出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

大赛驱动:激发创意潜能,对接产业前沿

广告人文化集团旗下的学院奖赛事,已成功链接全国 2060 所高校及 8048 个院系,在高校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大赛命题紧扣品牌传播、数字营销、创意设计等产业前沿需求,涵盖新兴品牌的市场推广、成熟品牌的数字化转型等丰富多样的真实商业场景。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院奖是激发创意灵感的绝佳舞台。学生在参与大赛时,需深入研究市场动态、消费者心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构思与方案策划,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意成果。例如在品牌传播类命题中,学生要综合考虑品牌定位、目标受众、传播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传播方案,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大赛的评审团由企业高管、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从市场价值、创意可行性等多维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判,为学生提供了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指导,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创意在商业环境中的价值与定位,避免了传统教育中创意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对高校来说,学院奖赛事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与明确的方向指引,教师可以将大赛命题融入课程教学,以赛促学,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市场敏感度。

实战磨砺:锤炼专业技能,积累职场经验

基于学院奖赛事挖掘出的优秀创意与人才资源,广告人文化集团进一步引入 200 + 企业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实战进阶的宝贵机会。学生以团队形式深度参与企业项目执行,从项目启动阶段对企业需求的精准解读,到策略制定过程中的市场调研、创意规划,再到执行环节的资源协调、团队协作以及最终的效果评估,全方位模拟真实职场工作流程。
这一实战环节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它有效弥补了校内实训与真实职场之间的差距。传统校内实训往往难以还原职场的复杂性与真实压力,而企业实战让学生直面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预算调整、客户需求变更等突发情况,学生需要迅速调整策略,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不断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职场必备素养也得到了充分锻炼,从而大幅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同时,企业实战还推动了高校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校内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指导,与企业专家密切合作,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实践操作与前沿技术应用,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高校教学更加贴近产业实际需求。此外,企业实战项目所产生的反馈数据,为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高校进一步增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双轨协同:构建完整育人闭环,实现人才培养差异化

大赛与实战并非孤立运作,而是相互协同、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完整的育人闭环。学院奖赛事作为前端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意作品与优秀人才,为企业实战提供了创意源泉与人才储备。企业实战则作为后端环节,将赛事中的创意方案进一步深化、落地,在真实商业环境中检验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职场规范与职业素养要求,实现从创意到实践的跨越。
这种双轨协同的培养模式,使高校人才培养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区别于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双轨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企业创造价值。对高校而言,双轨培养模式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高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与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保持教育教学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广告人文化集团的大赛 + 实战双轨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战略价值,为高校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路径。期待与更多高校携手,在这一模式下,共同培育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创意人才,开创产教融合新局面,助力高校学子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价值。
19865
双轨培养模式的战略价值:广告人文化集团项目如何以大赛 + 实战打造青年人才培养的差异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