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教融合的大趋势下,广告人文化集团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构建赛事驱动、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就业对接的四维联动机制,为青年创意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搭建起紧密沟通的桥梁,实现两者同频共振,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深远。
赛事驱动:激发创意活力,接轨产业前沿
广告人文化集团旗下的学院奖赛事,已成功与全国 2060 所高校及 8048 个院系建立深度合作,成为高校创意领域的重要赛事平台。赛事命题紧密贴合品牌传播、数字营销、创意设计等产业一线需求,涵盖新兴品牌的市场推广、成熟品牌的数字化转型等多元真实商业场景。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参与学院奖赛事是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意成果的黄金契机。备赛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市场营销、传播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剖析市场动态与消费者心理,开展创意构思与方案策划。从品牌传播项目中对品牌定位的精准把握,到数字营销项目里对数字工具的运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大赛评审团由企业高管、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从市场价值、创意可行性等多维度评判作品,为学生提供贴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指导,打破传统教育中创意与市场脱节的困境。
对高校来说,学院奖赛事为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与明确方向。教师可将大赛命题融入课程,以赛促学,使教学内容更实用、更具吸引力。通过分析学生赛事表现,高校能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市场敏感度,让教学紧跟产业发展趋势。
企业实践:锤炼专业技能,积累职场经验
基于学院奖挖掘的优秀创意与人才,广告人文化集团引入 200 + 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投身实战。学生以团队形式深度参与项目执行,从项目启动时对企业需求的解读,到策略制定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规划,再到执行环节的资源协调、团队协作及最终效果评估,全方位模拟真实职场流程。
这一实践环节有效弥补了校内实训与真实职场的差距。传统校内实训难以还原职场的复杂性与压力,而企业实践让学生直面复杂问题,如项目推进中预算调整、客户需求变更等,学生需迅速运用知识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在不断应对问题过程中,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职场必备素养得到充分锻炼,大大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同时,企业实践推动高校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校内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指导,与企业专家合作,深入了解行业最新实践操作与前沿技术应用,将经验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高校教学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企业实践项目产生的反馈数据,还为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高校增强专业课程实用性与针对性,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技能培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
为助力学生更好地完成企业项目,广告人文化集团构建了全面且灵活的技能培训体系。线上,依托创意星球网搭建教学资源库,汇聚行业案例库、实战金案解析、数字营销工具教程等海量学习资源,供高校师生随时查阅学习,让学生紧跟行业前沿动态,学习最新专业知识与技能。线下,联动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开展 “创意大讲堂”,全年覆盖 40 + 城市、70 + 场校园巡讲,深入高校课堂解析项目难点、分享实战经验。
在数字营销技能培训中,企业专家结合实际项目,讲解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制定精准营销策略,高校教师则从理论层面进行补充与深化,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样的技能培训,高校学生能够快速更新知识体系,掌握行业最新实践操作技能,增强自身在企业项目中的实践能力。同时,技能培训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与企业专家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高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持续改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就业对接:畅通就业渠道,实现人才精准匹配
广告人文化集团通过创意星球网与智联招聘共建的 “创意优才专区”,将学生在企业实战中的能力表现与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智能匹配。企业在专区发布招聘信息时,详细描述岗位要求,专区系统依据设定算法,快速筛选出在企业实战中表现出色、具备相应技能与潜力的高校学生,并将学生简历精准推送给企业。同时,学生也能在专区便捷地搜索到与自身能力适配的岗位,提交求职申请。
这一就业对接机制极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效率与质量。一方面,企业能够快速找到具备所需技能与潜力的人才,降低招聘成本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学生获得更多与自身能力匹配的就业机会,专业对口率大幅提升。例如,在某品牌策划岗位招聘中,专区通过精准匹配,为企业推荐了几位在品牌传播企业实战项目中表现出色、具备创新思维与市场洞察力的高校学生,企业对推荐人选十分满意,学生也顺利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实现了高校人才与企业岗位的高效对接。
广告人文化集团的四维联动机制,通过赛事驱动、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就业对接四个维度的紧密协作与相互促进,为高校人才培养打造了从创意激发到就业落实的完整闭环,驱动青年创意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期待与更多高校携手,在这一机制下共同培育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创意人才,开创产教融合新局面,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