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教融合成为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核心策略的当下,广告人文化集团积极响应号召,以产教融合实践项目为载体,打破 “赛事即终点” 的传统模式,构建 “赛事筑基 - 实战进阶 - 能力认证 - 就业落地” 的全链路体系。该体系深度链接全国 2060 所合作高校及 8048 个院系,整合 200 + 企业资源(含 50 + 上市企业),推动青年人才从学院奖赛事的创意激发,到企业实战的能力锤炼,最终实现向职场岗位的无缝转变,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 “从课堂到职场” 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集团旗下学院奖赛事,并非孤立的竞技平台,而是人才培养的 “创意入口” 与 “需求对接器”。赛事命题紧密围绕企业真实需求,覆盖快克药业年轻化营销、茅台王子酒 “奋斗美青春” 传播、鲁南制药公益传播等多元场景,每年吸引 150 万高校学生参赛,辐射 1500 万青年群体,覆盖新闻传播、艺术设计、影视编导等 65 个专业类别。
对高校而言,学院奖的核心价值在于 “前置产业认知”:一方面,教师可将赛事命题转化为教学载体,以 “Brief 入课堂” 形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即接触商业实战需求 —— 如广告学课程围绕赛事品牌命题开展市场调研、创意策划,某合作高校通过该模式,学生对产业需求的理解度提升 45%;另一方面,赛事为高校提供动态的教学评估标尺,通过分析学生参赛作品,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如针对 “短视频创作能力不足” 增设相关课程模块,确保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频。
依托学院奖筛选的优质创意与潜力人才,集团联动 200 + 合作企业,导入真实商业项目,构建 “赛事创意 - 实战落地” 的承接机制。学生以团队形式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从解读企业需求、制定策略方案,到协调资源执行、复盘项目效果,直面预算调整、需求变更等职场真实挑战,彻底摆脱 “纸上谈兵” 的局限。
这一环节为高校破解 “实践教学碎片化” 痛点:一是补充动态更新的实战资源,集团每年向合作高校输出超 1000 份企业项目 Brief(任务书)、实战案例解析,助力教师更新教案;二是推动 “双师型” 师资建设,教师通过指导企业项目,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年均超 2000 名教师通过该模式掌握前沿实战技能;三是提升学生创意转化率,某合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学院奖参赛的品牌设计创意转化为快消企业实战项目成果,方案落地后带动品牌校园声量提升 30%,实现 “创意即价值”。
企业实战进阶并非 “赛事成果的简单应用”,而是针对职场岗位需求的 “精准能力淬炼”。集团围绕广告业 8 大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在实战中设置 “需求解读 - 策略制定 - 执行管控 - 数据复盘” 四大训练模块:如参与快克药业项目的学生,需完成从消费者洞察到传播数据复盘的全流程操作,同步掌握市场调研工具、项目管理方法、数据分析软件等岗位必备技能。
对高校而言,这一淬炼过程实现 “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咬合”:一方面,学生通过实战掌握的技能可直接对接职场,参与项目的学生入职后岗位适应期平均缩短 40%,远超传统培养模式;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实战反馈数据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如根据企业反馈 “新媒体运营需强化直播电商技能”,在数字媒体专业增设 “直播策划与执行” 实训模块,确保人才培养始终紧跟岗位需求变化。
为实现 “实战能力 - 职场岗位” 的最后衔接,集团构建 “实战成果认证 + 就业推荐” 双轨机制:一是推出 “创意星证书”,以学生实战项目成果为核心评估依据,认证结果获 200 + 企业认可,全国超 1000 所合作高校将其纳入实践学分体系;二是依托创意星球网 “创意优才专区”,整合学生赛事经历、实战成果、证书信息生成能力画像,与企业岗位需求智能匹配,年均提供超万次实习与就业推荐,形成 “参赛 - 实战 - 认证 - 上岗” 的完整闭环。
这一机制为高校带来显著的就业价值提升:合作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30%,某高校广告专业学生通过快克药业实战项目 + 创意星证书认证,经专区推荐入职后 1 个月即独立承担品牌社交媒体运营工作;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反哺高校教学,如 “需强化商业文案的市场适配性” 等反馈,助力高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形成 “培养 - 实战 - 就业 - 优化” 的良性循环。
广告人文化集团以 “不止于赛” 的教育革新思路,通过企业实战进阶打通青年人才从参赛到上岗的关键链路。未来,集团将持续深化与 2060 所合作高校及 8048 个院系的协同,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源整合范围、优化实战培养体系,助力高校培育更多 “创意能落地、上岗即胜任” 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实现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