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叛逆与传承中,
描绘自己的时代
「宋子康」
清晨七点的兰州,黄河边的尘沙还未散尽,河水微凉,甘肃政创商贸公司的会议室里已经亮起了灯。宋子康正对着电脑屏幕修改一份数字化转型方案,指尖在键盘上敲出轻快的节奏。这位29岁的全渠道拓展部经理,身上缠绕着太多标签:“创二代”“叛逆者”“减肥达人”,但剥开这些,最动人的是一个年轻人把“失控”的人生握在手里,在压力与自由、传统与创新之间,热辣滚烫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从“急于证明自己”到“懂得承接使命”的十年——像一幅被反复打磨的素描,从粗糙的轮廓到细腻的肌理,最终画出了一个“创二代”在觉醒、破界与传承中找到的答案。
画纸上的顿悟
慢下来,才能看见深度
宋子康总说,自己是一个天生充满好奇心却总是浅尝辄止的探索者,却在画架前学会了坚持,这个“坚持”是被美术老师逼出来的。高一那年,他揣着对画画的热忱冲进美术特长班,却总在素描课上第一个交卷。“我的画永远是最快完成的,却也永远是最糙的。”期中评画时,老师在他的作品旁写了一行字:“你的画像急着赶路的旅人,错过了沿途最美的风景。”转折藏在一个烦躁的午后,面对一张怎么画都不满意的手稿,他猛地抬手去撕,却因为用力太轻,只撕下了一半。锯齿状的撕痕歪歪扭扭地趴在画纸上,像个狼狈的玩笑。老师捡起那半张纸轻轻地说:“你看,连放弃都不够彻底,这就是你的问题。”
宋子康盯着那道撕痕笑出了声,心里的烦躁突然散了。那天起,他给画架旁摆了个计时表,强迫自己“慢下来”:画苹果就专注画透光影的层次,画石膏像就死磕线条的虚实。“每个周期只画一种物体,直到闭上眼睛都能摸到它的质感。”这种“不急于求成”的韧性,后来成了他对抗人生浮躁的武器。
放大镜下的青春
“少爷”标签与基层突围
2014年,刚高中毕业的宋子康走进父亲创办的政创商贸,他感觉自己像实验室里的切片标本——每个想法、每个动作都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宋子康”三个字不再是一个名字,而成了一个衡量标准。这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新人来说,并不是夸赞,而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尺子,我的任何失误都会被解读为“公司项目标准的下滑”。同龄人可以毫无负担的犯错、学习、成长,而他的每个动作都被精准测量,然后紧跟一句“这是老板的儿子”。“少爷光环”就像是紧箍咒一样,无时无刻束缚着神经,连朋友圈发什么都要考虑“是否影响企业形象”。
为了摆脱“少爷光环”,宋子康执意从基层做起,送货员、司机、库管、业务员、助理、策划都做了过来,每个岗位职责都做到最好。特别是在司机岗时,旺季来临,每天早上七点出门,到库房装一车货,送完再装一车,每天2-3车货,吃饭都是在车上解决,回到家就到晚上9-10点,每次旺季能持续15到20天。他以为全力以赴的努力就能撕掉标签,但最终发现,他在别人眼中的优秀不过是“理所应当”。
2019年,在策划岗带出新同事后,23岁的他带着积攒的情绪和积蓄离开了。“就是想证明,离开这个平台,我宋子康照样能成。”他刻意选了与公司主业无关的领域,像赌气般要与“少爷”的身份彻底切割。
创业路上的摔打
从“创造需求”到“读懂抱怨”,
在试错中长出的翅膀
宋子康的第一次创业,选了当时兰州少见的loft民宿。朋友从厦门带回的设计理念,被他搬进闹市区的老楼里,“开业前三个月,年轻人排着队来打卡。”可刚站稳脚跟,“口罩”来了。政策收紧后,没联网公安系统的民宿不能接待外地客,本地人也不敢出门,就此关张,宋子康说:“能收回成本已经算幸运了。”
2023年他第二次创业是和朋友一起做特色酒吧。初期盈利爆火,酒吧开业第一天就创下20多万营业额,他带着团队做原创啤酒,搞“畅饮活动”,把客户抱怨“酒贵”的声音变成商机;他推出“透明消费清单”赢得很多用户认可。后来经济下行、行业内卷严重,管理出现问题,股东分歧逐渐显现,加之虚假的繁荣和高成本的运营飙升,2024年11月,他果断关店及时止损,可以说是战略性退出,让这辆列车没有造成脱轨。
认知的重构
失败带来的冲击与思考
“做什么都超不过一年半,像个魔咒。”这两次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跌撞,是青春最昂贵的学费。可正是这段经历教会了宋子康:真正的成长,并非一路高歌,而是在破碎处重塑筋骨。曾经他执着于向外证明“我能做到”,“也能做好”。对跨界的尝试和探索有些冒进,更深层次的证明,没有成熟的机遇,只能承担结果和风险。如同茅台王子酒的品牌理念:“人生没有捷径,每一步都算数。”
但他创业时获得的用户洞察成为回归后的宝贵财富。现在,他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家族企业的创新力。他深刻地洞察到:“年轻人不为产品买单,为情绪买单。”企业要从创造需求到发现需求的转变,原以为好产品自带光环,现在发现真正的商机藏是在客户的抱怨里。
230斤到160斤
与自己的战争,从来不止于体重
当时创业失败的焦虑,让宋子康有情绪时选择“吃”来治愈自己,2022年兰州封闭的四个月,他成为志愿者帮邻居买菜送药,闲下来就研究吃的,“四个月胖了30斤,体重一度飙升到230斤。”
每一次去拜访客户或者去参加同行会议的时候,他总能听到一句话:“你爸把你养得真好,自己不舍得吃,全喂到儿子嘴里了。”宋子康刚开始还不以为然,听得多了,也就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嘲讽之意。后来,一次全面体检,体检报告上的“脂肪肝”“高血压”的字眼,还有医生那句“你现在是30岁的身体,60岁的代谢”像一记耳光打醒了他。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做体重管理的是,他意识到自己竟然习惯了用暴饮暴食的方式,来逃避对人生的失控感。
“减肥不是为了好看,是不想再被流言左右。”他选了最极端的方式——辟谷。28天里只喝水,不吃饭、不喝酒。前一周恰逢公司品鉴会,他穿着西装给客户倒酒,胃里空得发慌,额头冒冷汗,却笑着撑完全场。“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洗脑:再坚持一天,以后再也没人能用‘喂养’形容我了。”
第13天,体重陷入平台期,连续三天数字不降反增,放弃的念头像野草疯长。“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一遍遍地说‘明天一定会好’。”第四天清晨平台期过了,体重掉了9斤。28天下来,他瘦了近50斤,复查时指标全正常了,后来他坚持打网球,体重稳定在160斤。“能管住嘴,就没有管不住的欲望。”这场自我战争教会他:真正的强大,是能对自己下狠手。
回归与融合
在传承中迭代认知,
把“泥泞路”走成“高速路”
曾经以为离开家族创业是‘破界’,后来发现,真正的破界是把在外创业挫折中总结的经验,带回家族沃土里长出新的物种。2022年底,宋子康意识到自己当初因为情绪而离开是遗憾的,他已经摸透公司每个环节,却没能把这些经验转化为管理优势,浪费了宝贵的认知积累。他意识到自己该回来了。
回归,不是退却,而是将那些在历程中磨砺出的坚韧与洞察,融入血脉里的传承,去书写回归后属于自己的新篇章。创过业,他更懂父辈创业的不容易,进入公司十年,如今更懂得父亲那句箴言的分量——“一生专注一事,便是最大的成功。”
一直以来,父亲的创业精神是他前进的灯塔,宋子康总结起来十分受用。父亲给他的第一个精神印记是“韧”,是磨穿铁鞋的“车轮战”。刚经销白酒初期,父亲骑电动车拜访客户,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自己装货、卸货,送再远的路,从不喊累,每天都是铆足了劲头,那种不怕苦累的精神是他深刻的精神印记。第二个是“创”,就是守住底线的创造和创新,在品鉴会上复刻酿造环境,亲自参与每一场品鉴会,把自己炼成了品酒师。现场体验、视频讲述、服装道具、每一项都能做到精益求精。第三个精神印记是“精”,在父亲的客户笔记中总能看到,箱子是冷的,酒是热的,“冷市场要用热骨头焐”,最早建立客户信息库,把渠道客户和团购客户都按A/B/C分类清楚,精细到客户家庭、客户生日、客户行业,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客情维护方案。
三十年仅做了一个行业,宋子康一开始很不理解,自己经历了行业变迁后,终于懂得每个行业都需要长时间坚持做优和积累人脉,才能把自身优势一步一步凸显,从而得到更多认知并获利。就像茅台镇的酒醅 —— 得在时光里狠狠熬,才能酿出好味道。
叛逆的忠诚与有根的突破
当市场不断向新型销售模式推进的时候,传统方法似乎有些乏力。宋子康的回归,把创业时总结的“情绪消费”理念搬进公司。策划品鉴会时,不再只讲酒的工艺,而是搭起“诗酒角”,用名家诗句串联场景;将父辈重视的“线下品鉴会”升级为更注重“体验式经济”。 宋子康洞察到:“年轻人要的不是酒,是酒背后的共鸣。”未来的市场在手机里,如何通过大数据、线上来维护客户和售后服务目前是一个难点,随着线上进步和AI的发展,以后将会出现线上体验,线上品鉴会,和完美线上客户维护体系。
于宋子康而言,这份家业已经不止于守了,守住是底线,突破才是答案。我们这一代企业传承者的“奋斗方式”,与父辈相比,最显著的不同在于:父辈的奋斗,是拓荒式生存——骑电动车跑客户,用脚丈量市场边界,他们的目标是“先活下来,再活好”;而宋子康的奋斗,是要重构式创新:把父辈的“车轮印”转化为数字导航图,追寻既要商业成功,也要价值共鸣的意义。他说自己是叛逆的忠诚,不盲从传统,但深刻理解传统背后的智慧,他把“去家族化”的冲动转化为“再家族化”的创造力,只做有根的突破——在传承中创新,而非颠覆式革命。宋子康的宣言是把父亲的泥泞路,走成高速公路。
从向下扎根,到向上生长
展望未来,宋子康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与守护者:“作为传承者,我认知维度的升级,从‘非此即彼’到‘兼容并蓄’,从‘证明自我’到‘创造价值’。” 如今的宋子康,依然会在深夜改方案,依然会为了一个渠道细节和团队争得面红耳赤。但他不再急于证明“我能行”,而是琢磨“我们能走多远”。“父辈的奋斗是拓荒,骑着电动车用脚丈量市场;我们的奋斗是重构,把他们的‘车轮印’变成数字导航图。”
采访结束时,宋子康翻开手机备忘录,里面有句话是他写给自己的:“父亲用十年把车轮轧进大地,我用挫折把车辙刻进血脉——前者拓荒,后者防滑。”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身上,像给他镀了层金边。这个曾急于摆脱“少爷”标签的年轻人,终于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正如茅台王子酒,在时光里沉淀,在拼搏中绽放,最终酿成属于自己的醇厚与荣光。
-《奋斗青年说》栏目 -
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X创意星球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