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台王子杯·奋斗美青春
-《致敬奋斗者》纪录片栏目-
2025年,茅台王子杯·奋斗美青春第三届中国青年创意传播挑战赛发起《致敬奋斗者》纪录片栏目,以“致敬奋斗”为核心主题,聚焦高校校长、院长及教师群体,通过青年创意的视角,记录并弘扬跨越不同年代的奋斗精神。纪录片将讲述他们投身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展现其坚守与奉献的时代风貌。
一个农学博士
20年的田间答卷
唐小付
他行走于田野和实验室之间,将科技的种子撒进泥土,用坚守的汗水浇灌大地。从放牛娃到农学博士,从目睹“种田人吃不上青菜”之痛到立志“让土地长出希望”,唐小付毅然选择了一条扎根乡村、科技报农的漫漫长路。二十余年来,他穿梭于石山叠嶂的村落,磨破二十多双布鞋,一年超过200天躬身田间,不仅把新技术带进课堂,更把课堂开在垄亩之间,为乡村培育“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唐小付:科技兴农路上的坚守者
唐小付,广西大学副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连续8年科技特派员考核优秀,荣获2022年度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标兵、2023年广西“最美科技特派员”等称号。其科技服务与扶贫事迹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作为蔬菜专家多次接受新华社、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这些荣誉,是对他常年扎根泥土、默默奉献的认可。但在他心中,最高的嘉奖始终是田里茁壮的作物,是丰收时乡亲脸上灿烂的笑容。
二十年田间路 科技结出富农果
他出生农村,5岁放牛,8岁下田,艰苦的童年让他早早懂得了农民的不易,也对土地埋下深厚的情感。读研农学实践时,他发现那里的村民饭桌上罕有蔬菜,经了解得知当地村民几乎不种菜,也不会种,蔬菜要从外地调运,菜价贵,吃不起。从那时起,他便许下“让土地长出希望”的愿望。当同龄人纷纷奔赴都市繁华时,他却转身走向田间,将双脚扎进泥里,立志用科技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2002年起,他主动深入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进行扶贫。那里山高路陡,“九分石头一分土”,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交通不便,他清晨出发,辗转班车再搭“摩的”,单程需6个多小时。但无论烈日暴雨,一到便俯身入田,手把手解决农民种植难题。二十多双磨破的布鞋,默默见证了他走过的村庄。他常说:“庄稼等不得人”,“有事随时联系我”是他对乡亲们最郑重的承诺。一年之中,他有200多天都与农田为伴,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延伸到了千亩田头、百户农家。
工作期间曾有农资商许以厚酬请他推销,他断然拒绝:“技术干净,苗才干净”。这份勤廉与坚守,是他以身教传递给学生的第一课。
唐小付坚信,农业振兴,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他不仅把新品种、新技术引入大学课堂,更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用最朴实的语言传授技术,为老乡点燃科技兴农的希望。他义务服务30多家农业企业与合作社,亲手培养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作为广西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他走进中小学播撒科学梦想;作为导师,他培养出一批以强农兴农为使命的“新农人”。他常说:“真正的奋斗,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农田广种“致富菜”、壮大农科队伍,是他始终如一的追求。
扎根大地 做惠农知识的播种人
“愿做深耕者,广播惠农人”。唐小付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学识与热忱深深“付”予这片生养他的大地。他将论文写进田地,把技术送到农户,用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振兴的前路。岁月为笔,汗水为墨,他在大地上写下的是比论文更厚重的担当。
当田间的果蔬结出“金疙瘩”,当乡亲的脸上绽放笑容,所有俯身耕耘的岁月,便都有了最幸福的意义。土地不会辜负汗水,奋斗自会酿造丰收。在唐小付走过的每一寸乡土之中,不仅生长着希望,更传递着一种信念:真正的奋斗,是把理想种进大地,让热忱生生不息。
-《致敬奋斗者》纪录片栏目-
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创意星球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