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青春语料森林”:创意星球网对抗营销荒漠化的生态实践
作者: 创意星球网
发布时间:2025-11-03
75199 721

在数字营销的世界里,我们正目睹一场“生态退化”。曾经的品牌沃土,在程序化投放的过度耕作和流量焦虑的短期收割下,正逐渐演变为一片“营销荒漠”。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变得浅薄而脆弱,每一次触达都代价高昂,却难以留下任何可持续的价值。

近日,在中国国际广告节与亚洲广告大会期间,创意星球网的分享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广告人文化集团副总裁、创意星球网董事副总经理董颖女士作为平台营销语料库主编,以《我AI创意:从青年共创到语料共建的生态进化》为题系统阐述了一种对抗“营销荒漠化”的新路径——培育“品牌青春语料森林”。

我们为何身处“营销荒漠”?

 

品牌“营销荒漠化”的现象显而易见:高投入、低共鸣、弱品牌。其根源在于,当下的营销范式过度依赖“购买注意力”,而非“培育关系”。多数品牌忙于在公域流量中反复“捕捞”用户,却忽略了在私域与用户共同“培育”品牌文化,未能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生长、持续滋养的品牌生态。

AI时代的到来,本被寄予厚望,却在某些方面意外加剧了这一沟通困境。当AI缺乏高质量、高相关性的语料滋养,便只能不断生成同质化、缺乏实质的内容。表面上提升了效率,实则将品牌推向更深的沟通隔阂——品牌与Z世代的对话,逐渐演变为AI生成的“标准模板”与年轻人鲜活“原生语境”之间的错位交流。看似在沟通,实则难共鸣。创意星球网所洞察的核心正在这里:没有源自真实青年世界的语言、素材,AI的能力越强,品牌反而可能离真实的对话场域越远。

从“流量收割”到“语料培育”

创意星球网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品牌营销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从追逐短期曝光的“流量收割”,转向构建长期品牌的“语料培育”。董颖女士在演讲中强调,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可进化、以海量青年共创为核心的真实内容生态。

创意星球每年有来自1500万大学生的超过70万件创意作品,这些正是这座森林最原初的生命力。他们的审美偏好、圈层黑话、价值主张,构成了语料库“鲜活”的根本。

 

这一生态的持续活力,则通过系统化的长期共创项目来保障。以“上汽大众ID.3设计挑战赛”为例,项目后调研显示,在1113名参赛学生中,34%的年轻人因此成为品牌粉丝,97%的人愿意向亲友推荐品牌。此类项目并非一次性的营销活动,而是一个让青年创意与品牌需求深度碰撞、相互滋养的闭环系统,持续为品牌输送可信赖的洞察与内容。

在此生态中,AI扮演的是深度挖掘与高效重组的关键工具。它基于语料库中超过100万份青春品牌语料、50万张创意图片、30万条创意视频等内容,将海量创意解构为色彩、叙事模板、情感关键词等“创意基因”,并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如“消费洞察语料库”、“用户决策语料库”等可直接应用于营销实战的模块。这使品牌能超越主观猜测,精准调用由年轻人自己定义的表达方式,实现从“对年轻人说话”到“用年轻人的语言对话”的根本转变。

生态竞争的壁垒与愿景

这场实验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品牌建立一种新的竞争壁垒——不是流量壁垒,不是渠道壁垒,而是“生态共识壁垒”。

 

当其他品牌还在为下一个热点话题而焦虑时,入驻这座“青年语料森林”的品牌,已然拥有了一套与年轻世代沟通的“元能力”。它们能听懂年轻人的言外之意,能用他们的语言讲述品牌故事,能在一项新潮流兴起前就感知到风向的转变。正如茅台王子酒通过“奋斗者”标签与青年共鸣,它不再是“父辈的酒”,而是“与我同行的酒”。这种基于共同创造所达成的“共识”,是任何竞争对手无法通过简单模仿或广告轰炸所能复制的。

创意星球网远不止于是一个更高效的营销服务平台,它试图为品牌界引入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从消耗性的流量掠夺,转向建设性的生态培育。这条路无疑更慢、更重、更需要耐心,它要求品牌以平等的姿态,与青年群体展开一场持久的对话。

 

在急于求成的时代,提倡“种树”而非“种草”或许显得不合时宜。但历史一再证明,能够对抗荒漠的从来不在短暂的流量冲刺,而在于扎根深厚的内容生态。当品牌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品牌青春语料森林”,便不再畏惧流量的波动,因为它们已拥有最珍贵的品牌资产——一片能够自我更新、持续生长的沟通沃土。

75199
培育“青春语料森林”:创意星球网对抗营销荒漠化的生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