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善意滋润的新芽
被善意滋润的新芽 如果一束光照射进黑暗的地缝中,总会有稚嫩的新芽顺着光的方向会冲破这拘束的大地。当习习的春风吹过十里,日光点点洒落在肩上,心中的暖意会油然而生。即使在冬日里,他们仍会对你微笑。 留守儿童往往内心比其他享受在父母怀抱下的孩子更为脆弱。常常伴随在耳边的是同龄人说“你爸妈不要你了”的刺耳之音。她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当所有的委屈涌上心头时,她也想依偎在父母身边大哭一场,或者想要父母为她主持公道。她常常幻想是不是足够优秀的时候,父母也会为她骄傲。生活在阴沟里,总有人也想抬头望一望星空。即使在乡下读书,她仍然渴望乘着知识的风飞出这小小的村落。乡下有一家书店,她常常在那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仿佛书成为她的一方净土。即使没有钱把书带回家,她每每摸索着书页,感受着纸上印刷的脉络,嗅着淡淡的墨香,愈读愈多一寸欣喜。 第一次接受资助,那年她在小学,老师神神秘秘的把她叫出去,交给她一摞课外书,她很惊奇亦很开心。老师告诉她那是一位好心人资助给她的一套书,没有留下名字。点点烛火,却可以给予在黑夜里行走的行人光与热。人世间总有千丝万缕会让人与人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爱的传递却可以久久温存在人与人的心底。时隔多年,她也许再也不会知道送给她书籍的人是谁,但是她将永远记得在渴望知识的时候,有人给予她一摞书籍。就像口渴的时候,恰好有人送来了清凉的水。 求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她背起小小的行囊,行囊里面装着的是梦想与远方。她考上了第一中学,来到这县城,透过车水马龙之间,看到了她迷茫的眼神。这里会实现她的梦想吗,她想。第一次看见灯光闪烁着的夜晚,第一次行走在这高楼耸起的道路上,第一次看见同学脚上穿着的牌子的鞋子,第一次看室友揉搓洗面奶而泛起的泡沫,她感到幽居在内心的最深处,其实还藏着一个自卑敏感的她。那像是刻进骨子里的自卑感。在校园里,幸得学校资助。学校没有公开资助学生的名单,其实也是在小心翼翼维护每一个贫困生敏感而自卑的心灵。她可以抬起头行走在阳光之下,收起因外在物质而自卑的她,以知识充盈自己,因为教育的资助让她多了一层自尊的底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点点星辰铸成星河,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求学之路上的每一笔资助都让她在向梦想一次次的靠近。她感受到在教育滋润的土壤里,学校在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柔软的心,资以温润的雨水,每一朵花开的绚烂多彩,各花各有各花香。 携着知识的风飞出去,飞向大学。踏上通往远方的火车,透过车窗的玻璃,故乡的乡土一寸寸的向后退去,她知道乡土在渐渐远离她。来到新的城市,看到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大学里的开销似乎比高中的更大,但是通过申请助学贷款以及助学金,她感受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之风又吹拂到她的脸庞。每个月的补助减轻了父母的负担,闲暇之余的勤工俭学让她在不必因为钱而染上阴郁的脸色。她想阳光会照到每个人的身上,她只管绚烂肆意的绽放自己。当收到了学校在学生卡里面打入的一笔五十元餐补,她很惊讶,仔细翻开自己的账户余额发现并不是自己误冲,打听之后,了解到这是学校在关注贫困生在学校内的支出用度,给予的隐形资助,她知道有些人真的在默默的关注着她,似乎都在呵护着她的自尊心,润物细无声,轻轻洒落的关怀,让她不必为贫困生的头衔而心生自卑。学校的关怀与善意,会在指尖开出芬芳馥郁的花朵。不必责怪上天的不公平,不必羡慕其他人美好富足的生活,她终会变得独立起来,昂起头来向前走去。她从勤工俭学里学到了与社会为人处事的技能,课业知识经过认真学习也在班级的中上游,她还积极参加班委的竞选,积极融入到大学的多彩校园生活中去,从原来在讲台上怯怯缩缩的一个小女孩,说话都会发抖,到现在成长为能够自信与人交谈,答辩也能成功的完成下来。在更加广大的天地下,她憧憬着梦想,相信着未来。 贫困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的底色,贫困也不是一张特殊的身份名片,即使贫困也不能阻止一个人迸发出梦想的烟火。善意的甘霖,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上,也仍有可能开出卓越之花,结出理想硕果。善意在千万个她的心底种下种子,我坚信她们会向蒲公英一样将关怀的种子播撒向更远的地方。因为善意会浸润人的心性,她们会在善意的滋润下野蛮生长,乘着关怀之风,在遥远的地方开出绚烂多姿的花。
创意思想
以个人的成长经历创作,青春的日子里总有人心怀憧憬,即使在阴沟里,透过地缝也能仰望星空。就像春风吹过的地方总会有稚嫩的小草能冲出地面,助学圆梦的项目成就了那些小草。青春的花儿会因为洒下的露水而绽放出绚烂的花,怀揣感激之心的他们,会将善意的种子拨向更远的地方。
作品信息
赛事: 中国银行“助学圆梦 青春启航”主题征稿活动
命题企业: 助学圆梦,青春启航
作品类别: 文章类
作品编号: X25-eb19720232974010
作者: 马欣
参赛院校: 河南工业大学
指导教师:
获奖信息: 银奖
134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