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业主任眼中的学院奖:实践育人的校企协同纽带(一)
作者: 创意星球网
发布时间:2025-07-12
56730 583

前言:

2025年7月31日—8月1日,备受瞩目的学院奖2025春季征集大赛成果发布仪式将在创未来·Y2Y品牌年轻节2025上正式举行,标志着历时数月的创意盛宴即将迎来高潮时刻。

评鉴专家合影

作为成果发布的前期关键环节——学院奖2025春专家评鉴会,已于6月19日至23日在天津泛太平洋大酒店成功举办。这场汇聚了广告传播、品牌创意、数字营销行业领袖与资深专家的盛会,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严格把关,更是一场关于创意本质、人才培养与行业未来的深度对话。

百余位重量级专家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与丰富的实战经验,围绕创意人才培养路径、行业发展趋势走向等核心议题,分享了诸多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真知灼见。其中,李华强、王树良、曾秀芹、梅明丽、章燕、于永俊、杨超等七位名校专业主任,从教学实践到赛事指导,对学院奖的价值有着深刻认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学院奖!

王树良:产学研共振 传媒经济新样本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媒经济系主任

本届作品呈现出学术研究期待的双重特质——既精准把握品牌传播规律,又深度契合市场供求逻辑。期待通过赛事沉淀更多实践案例,为理论创新提供可验证的鲜活样本。

李华强:竞赛是人才培养的高效路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系主任

久别重逢,倍感亲切!作为历年学院奖评审的参与者,我由衷感谢学院奖对高校广告教育的深情陪伴。它不仅是创意竞技的舞台,更是连接课堂与实践的坚实桥梁。一路同行,学院奖始终是广告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催化剂”与“试金石”。学院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充分证明了竞赛是人才培养的高效路径,其价值远超越奖项本身,持续为行业输送有想法、能落地、敢担当的青春力量。期待线下评审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共育广告英才沃土!

曾秀芹:学院奖 产学研生态关键枢纽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系主任

作为学院奖的评委,深知肩负行业标准与未来风向的双重使命。我们将以严谨的标尺丈量创意——既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审视策略落地性、技术适配性与人文温度,让这公正、客观的遴选成为青年创作的灯塔。

学院奖作品中跃动着青春锐气,令人欣喜!期待创作者深耕现实土壤,在AI应用、可持续设计等前沿领域深化思考,让创意超越视觉表达,升级为破解品牌传播与社会痛点的密钥。

高校需以跨学科实战课题驱动教学,业界应开放实习孵化资源,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培育兼具艺术表达力与商业解决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奖正是这一生态的关键枢纽,祝愿学院奖越办越好!

梅明丽:检验广告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专业主任、教授

我认为学院奖是检验广告教育实践成果的试金石。学生们的参赛作品不仅是他们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对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通过学院奖,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助力广告教育不断打磨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更多适配的创意先锋,满足广告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章燕:构建多维沟通与深度对话平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策略传播系主任 

学生们的作品总是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可能相对稚嫩,却充满灵气、勇气和创造性,凝结着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对品牌的解读和对社会、对时代的思考。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品牌和年轻思维、学生和学生、学生和专家的多维度沟通和深度对话,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沟通和交流。

于永俊:助力青年走向“价值创造”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

担任学院奖评委,是责任更是使命。多年来我始终坚守公平、公正的评审准则,我认为评审不仅是选拔,更是向青年创作者传递创新导向:鼓励突破形式边界、融合技术思维,同时强调作品的社会洞察力与人文价值。

青年创作者的优势在于对数字生态的天然敏锐,但更需培养对文化、商业与社会的深层理解。高校广告教育应进一步强化学界与业界的共生:通过课程引入实战课题,搭建孵化平台推动“灵感落地”,让竞赛成为产教融合的桥梁,助力青年从“纸上创意”走向“价值创造”,为中国创意培育兼具视野与实能的未来力量。  

杨超:学院奖 原生好创意激荡的舞台

中央民族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当AI可以把创意拆解为可计量的参数和算法,恰恰证明了不可量化的部分,才是人类创造力的最后堡垒。实践已经证明,数据流重组技术并没有生成真正动人的作品。好的创意需要综合运用哲学的思辨、社会学的洞察、心理学的密钥、传播学的窥镜以及道德直觉,解锁消费者未被言说的欲望图谱,进而激发同理共鸣和心流体验。感谢学院奖,为青年打造原生好创意激荡的舞台,越是在智能时代越彰显它的珍贵。

结语:

学院奖2025春专家评鉴会已圆满落幕,其留下对创意人才培养的深层思考与行业未来的美好展望,多位评审专家的见解共同勾勒出广告创意教育的多维图景。

在全球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中国广告创意产业正处新起点。学院奖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重要平台,将持续发挥独特价值,培养兼具艺术情怀与商业思维、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创意人才。

创意求索之旅,仿佛陶渊明笔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桃源小径。今天,当无数青年在各自狭窄的甬道中前行,学院奖愿为守护创作本真的星火而存在,始终以公正评审和多元平台,共执火把,照亮前路,见证每一位青年创意人一步步走出,于天光乍破处,振翅飞向无垠的创意苍穹。

策划:郭兴医

作者:许天

配图:李铭辰

校对:许冰

56730
名校专业主任眼中的学院奖:实践育人的校企协同纽带(一)